空翼网阿姆斯壮
<-p>
米格31战斗机<-p>
米格飞机设计局(OKB-155)成立于1939年12月,是俄罗斯的老牌战斗机设计机构,其研制的主要产品有:<-p>
米格-1,1940年首飞,活塞战斗机<-p>
米格-3,1940年首飞,活塞战斗机和截击机<-p>
米格-9,1946年首飞,喷气式战斗机<-p>
米格-15,1947年首飞,后掠翼战斗机<-p>
米格-17,1950年首飞,后掠翼战斗机,米格-15的重大改进型<-p>
米格-19,1952年首飞,双发超音速战斗机<-p>
米格-21,1956年首飞,2马赫三角翼战斗机和截击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p>
米格-23,1967年首飞,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p>
米格-25,1964年首飞,准3马赫截击机和侦察机<-p>
米格-27,1970年首飞,米格-23对地攻击型<-p>
米格-29,1977年首飞,空中优势战斗机<-p>
米格-31,1975年首飞,米格-25重大改进型,双座截击机<-p>
米格-35,2007年首飞,米格-29重大改进型,多用途战斗机<-p>
米格1.44,2000年首飞,鸭式三角翼第五代战斗机验证机<-p>
苏-35战斗机
苏霍伊设计局(OKB-51)是俄罗斯与米格齐名的战斗机设计机构,成立于1939年,研制的主要产品有:
苏-2,1937年首飞,活塞侦察机,轻型轰炸机
苏-7,1955年首飞,喷气式攻击机
苏-9,1956年首飞,布局类似米格-21的三角翼截击机
苏-11,1958年首飞,苏-9改进型,截击机
苏-15,1962年首飞,两侧进气双发三角翼截击机
苏-17/20/22,1966年首飞,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
苏-24,1967年首飞,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
苏-25,1975年首飞,对地攻击机
苏-27,1977年首飞,苏联新一代空优战斗机
苏-30,1989年首飞,基于苏-27UB双座型的战斗轰炸机,现已发展出多种改型
苏-33,1987年首飞,基于苏-27的舰载型,最初编号苏-27K
苏-34,1990年首飞,基于苏-27的并列双座战术轰炸机
苏-35,2008年首飞,苏-27的最新改进型,具有推力矢量发动机的先进航电
苏-47,1997年首飞,前掠翼验证机,并探索了第五代战斗机的一些技术
苏-57,2010年首飞,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p>
米格-25战斗机<-p>
在二战和冷战期间,米格设计局的影响力远胜于苏霍伊设计局,其产品广泛装备与苏联空军和华约组织,这和米高扬的哥哥位居高位有关。“米格”一词甚至成为苏制战斗机的象征,米格-21影响了西方整整一代战斗机的发展,米格-25曾让西方心惊胆战。<-p>
苏-57与米格-29K战斗机
在苏联解体后,米格设计局的影响力迅速衰退。产品在冷战中主要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的苏霍伊设计局依靠优秀的苏-27战斗机力压米格-29,成为出口量第一的俄制战斗机,由此也给苏霍伊设计局带来滚滚财源,有自筹资金深耕“侧卫”产品线并致力于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反观米格设计局,由于米格-29出口不利,没有了资金来源,人员流失严重,逐渐落后于苏霍伊。在苏霍伊赢得了俄罗斯未来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合同,发展出苏-57战斗机后,米格设计局大势已去,撼动不了苏霍伊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