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制造”80万元圆梦飞天


 

       在通航产业日渐崛起的今天,驾驶着一架飞机飞向蓝天的场景,正在快速贴近每个人。

       郑州上街,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这样的梦想正在被变成现实。

       该公司市场部企划总监杨阳介绍,一款名为“太阳之鹰”的自转旋翼机已经获得许可,将在2018年走向市场,预计标配款售价80万元。

       这款飞机能乘坐2人,与普通飞机相比,除了亲民的价格外,还在于它的安全性。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亮说,太阳之鹰顶部安装有整机弹射降落伞,在没有迫降条件的情况下,飞行员可以拉开降落伞,人与飞机会一同从空中慢慢飘落,没有伤亡,没有损失。

       此外,这里还有成本价200多万元的超低成本军用无人机,以及能代替管道工人巡逻的小型无人机……

       作为郑州通航制造的代表企业,三和航空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是近年来郑州通航产业发展实力逐步提升的一个缩影。

【背景】郑州通航试验区跻身全国一流通航园区行列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今年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发布,拟在全国建设一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郑州市成功入选“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名单,迎来郑州通航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其实,自2011年8月以来,为全面落实国务院低空开放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设航空强省的战略部署,郑州市在辖区内最适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上街区规划建设了“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目前该试验区已跻身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通航园区行列。

【布局】通航产业目标为“六个中心”和“两个示范区”

       近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2017——2020)》(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

《方案》提到,郑州市将按照“六个中心”和“两个示范区”的目标,全力推进郑州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建设。

       “六个中心”是指:发展为国家重要的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中心;打造国家航空培训教育和航空运动中心;打造国际通用航空器交易展示中心;打造运输航空、公务航空、航空货运、短途运输等业态全面融合的航空运输体系,形成国家通用航空枢纽中心;以新郑国际机场、上街通用机场、国际陆港为依托,打造国际高端快速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调度服务指挥中心。

“两个示范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国家通用航空产城融合示范区;促进推动通航发展的政策进行研究探索与尝试,打造国家通用航空体制机制政策先行先试示范区。

【亮点】2020年郑州将有覆盖全市的通用机场体系

       到2020年,示范区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形成通用飞机、地效飞行器、无人机等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制造研发体系,形成核心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培育5至8家规模化的通用航空公司,形成覆盖全市的通用机场体系和辐射周边的航线网络。

       打造郑州通用航空初版图

       完成上街机场改造工程,成为A1类通航机场,飞行区等级达4C;建成登封、中牟2个以上通用机场和30个直升机起降点,初步形成通用航空网络体系。

       抢险救灾、重大疾病,一架飞机全搞定

       通用航空的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城市消防、社会维稳等作用得到初步发挥,通用航空成为郑州市公共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