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冲天,国产脉冲航天发动机应用成功,航天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在中国最能体现我国军队实力的武器装备当属东风系列导弹,为国导弹的技术发展与航天技术密不可分。被誉为民用版东风41的固体火箭,本年度又来迎来了首次发射任务,一枚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于21日一飞冲天,成功的将四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此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299次发射,我国即将迎来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00次发射,完成第100次发射,我们用了37年的时间。第200次发射我们只用了八年的时间,第三个百次发射,我们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即将完成了,从火箭发射的频率上。
也能体现出我国在航天科技上取得的蓬勃发展,长征11号火箭与东风系列弹道导弹是出同门,都是我国航天科技以及军事科技的重要手笔。对于航天事业来说动力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68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美国就不可能完成阿波罗载人飞船的壮举。
没有大动力的发动机,也就不可能是航天飞机一飞冲天。我国正在发展的长征9号重型火箭,也是建立在大推力发动机的基础之上。可见在未来想要摆脱大地束缚,冲出大气层依赖大动力的发动机才是关键。
在化学动力是火箭的主流技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化学动力可以一统天下。一旦航天器突破门限进入太空空间,化学动力将不再是最高效的动力系统。这次发射的灵鹊-1A,就打败了我首个自主研制的脉冲等离子发动机。
也正式开启了我国新型航空航天动力工程的应用,此前火箭发射器所搭载的发动机都拥有一半以上的化学染料。虽然化学发动机可以带来强大的动力,让航天器转速较短时间内加速到指定速度,但是燃料消耗非常快。
一旦燃料耗尽就意味着卫星就不能再用了,然而脉冲等离子发动机,虽然产生的动力不足以吹起一张a4纸。但它却能够持续不断产生推力加速度,可以在外形空大大提升卫星的航天寿命,等离子发动机一旦应用。
将会对人类的科技带来又一大的进步,如果等离子脉冲发动机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卫星飞出太阳系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我国首个脉冲等离子发动机之所以能够大功告成,这要和国防科研人员十几年如一日的攻关积累密不可分,致敬。